2025年3月25日上午,人文学院研究生“博学”学术讲座第119期在学院434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此次博学讲座由2022级法学专业研究生车畅、2024级法学专业研究生陈怡欣主讲,分享的主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法律风险及规制路径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完善路径”,研究生指导教师刘志及相关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车畅以“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法律风险及规制路径——以交通领域为例”为题进行分享。她指出规范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并使其赋能交通领域建设,是当下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赋予交通业态更多技术可能性的同时,更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风险,其中以交通数据领域的法律风险最为典型。在此基础上,她提出落实国家交通数据双重安全标准、构建个人交通数据分类分级治理结构、建立虚假交通信息全过程应对机制、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算法透明义务体系以应对上述法律风险。

陈怡欣以“比较法视角下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完善路径——以台湾地区经验为鉴”为题展开分享。她围绕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实施现状,提出了研究思路。她通过对人身安全保护令法律属性的双重厘定来分析人身安全保护令在我国的现实处遇厘清现实痛点。通过考察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立法与实践,陈怡欣指出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完善路径,即:丰富保护令内容、简化申请程序、优化证明规则、加重违令处罚力度。通过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她希望能更好的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有效控制家庭暴力带来的伤害。

分享结束后,指导教师刘志肯定了此次讲座的选题并对主讲内容进行了分析点评。她指出,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交通数据领域的风险进行研究具备现实性与必要性,应进一步加强科技与法律的交叉分析。同时,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是《反家庭暴力法》的核心,要使这一制度在我国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提高其实际应用效果。最后,在场同学就分享内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对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