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构建了“入主流,强特色,支撑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建设思路相匹配的学科体系。学院拥有“公共管理”、“法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新闻传播、汉语国际教育、艺术等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公共管理
长安大学公共管理学科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2000年获批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批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本学科已经建成包括本科(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三个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PA)、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置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政策、教育管理四个方向。
学科定位与长安大学办学特色有机对接,注重将公共管理一般理论与行业管理交叉融合,在交通运输、国土资源与环境、科技创新政策、文化管理等方面形成大量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以行业性公共管理为特色的学科优势,为行业管理部门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现有专任教师43人,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80%具有博士学位,50%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50%教师均承担有学术兼职、社会兼职或专家顾问工作。
近些年来,积极探索学科前沿、研究成果显著。在《Land Use Policy》(SSCI检索一区)、《中国行政管理》《科研管理》《中国土地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20多篇,获得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多项。
法学
本一级学科学位点依托我校公路交通、建筑工程、土地环境资源、城乡建设等优势学科特色,培育和凝炼出四个二级法学学科: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民商法学、行政法学,研究我校特色优势专业领域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法律问题,打造行业特色鲜明的法学学科。
1.经济法学
该方向以国家在以上我校优势特色学科领域的宏观调控法律问题,特别是市场规制法和产业调控法律制度为主要研究领域,重点对民间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特殊市场法律规制和交通、文化产业调控进行深入研究,在投资者权益保护理论、农村金融的制度创新与监管、民间资本的有序流动以及地区文化产业促进等法律制度建构方面形成自身特色。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该方向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平台,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价值追求为理念,以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中的法律问题为视角,注重研究环境资源法基础理论、自然资源法以及环境资源法律责任和纠纷处理,结合区域特点,对西北地区能源、水、土地资源的开发保护进行法律对策研究并形成自身优势。
3.民商法学
该方向依托我校公路交通、建筑工程、土地环境资源、城乡建设等优势学科特色,以公路工程、建筑工程、矿业工程、房地产合作开发、商品房买卖、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补偿、流转等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形成特色学科。
4.行政法学
该方向依托学校公路交通优势学科群的资源优势,以行政控权机制为基础,以研究交通行政法律关系为核心,针对交通行政、环境行政的现实问题,重点对公路技术标准、路政执法、路产保护和路权维护、公路隧道安全保护,及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等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已形成以公路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环境行政保护为研究特色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团队。
本学科现已初步一支颇具社会影响的师资队伍,其中校级教学名师2名,入选教育部“精彩一课”优秀教师2人。省级交通运输法学精品课程1人,青海省交通厅法律顾问1人,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1人,海南国际仲裁院仲裁员一人,陕西省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委员1人,陕西省道路运输协会特聘专家1人,担中国公路学会法工委常委1人,陕西省政策法规评估咨询委员会专家1人、亚洲开发银行ADB中国技术援助项目法律咨询专家1人。
多名教师兼任国家级法学研究会理事、省级法学研究学会副会长或常务理事,分别为:陕西省法学会民诉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仲裁规则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陕西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法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委员;西部环境资源法制委员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理事,陕西环境资源法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妇女儿童规划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陕西省政策法规性别平等与儿童优先评估咨询委员会专家,陕西省破产法研究会副会长,西部环境资源法制委员会理事,西安市铁路中院廉政督察员,陕西省刑事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婚姻法研究会理事;中国银行法学会理事,陕西省知识产权法学会常务理事
法学学科教师多次参加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法工委立法咨询活动,参加政府、司法机关相关法律咨询活动,为地方立法、司法、执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一是本学科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文件和发展规划的起草与修订,为公路交通、隧道安全发展出谋划策,发挥了智库作用。承担了《陕西省公路隧道安全保护办法》的研创与起草(2015-2017)等多项行业标准、规划方案的制定;二是积极开展科研和主持科研项目,为实务部门提供智库报告、咨询报告。例如:为省委陕西省委宣传部和中宣部提供《陕西省文化经济政策体系调研报告》;三是自2016年以来,我学科教授先后应邀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公路学会、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家部省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公路法学相关的专题学术讲座共计20余场次,提高了我校法学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
美学
美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长安大学30余年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为基础,以长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广播影视系、广告系等教师为主体,自2011年开始面向国内外招生。现共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13人,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7项,在顶级权威、CSSCI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科研奖项2项,出版专著3部。
本专业以文艺美学、书画美学、影视美学等为主干,旨在培养具有艺术哲学理论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在文学、影视、书画等相关艺术领域进行创作、鉴赏和批评,能运用相关美学原理及理论,跨学科分类指导各类人文工程设计等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在培养方式上采取“团队培养+导师负责”、“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学术团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要求学生参与导师及团队的科研项目、学院“青年学术工作坊”和国内外名家学术讲座,了解学界理论前沿,全面进行学术训练,提升学术创新能力。
新闻与传播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自2015起开始招生。新闻传播学科是长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依托学校“211工程”建设平台,紧密联系学科前沿与业界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广泛的应用型研究。目前,本学科共有专业教师2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5人;博士学历11人,博士在读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形成了一支专业知识、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研究成果丰硕,近几年该学科团队发表学术论文59篇,出版著作5部,承担各级纵向课题5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37项,各项课题经费合计221万元。
本学科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国情,熟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基础理论、新媒体技术和新闻传播方法,能够适应社会最新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本学科采用校内课程学习与校外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学校导师与业界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着重培养实际操作及创新能力。学校与陕西日报传媒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西部网、陕西传媒网及多家广告公司签订了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协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
长安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以学校六十余年的留学生教育为基础,以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为主体,整合国际教育学院、长安大学外语学院的师资力量创办而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自2019年开始面向国内外招生。现共有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8人,8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民俗文化等。近年来,本学科老师已申请到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重要论文80多篇。
本学科以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人才和汉语言文学应用人才。培养中采取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模式。在具体教学上,强调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场景式、案例式教学。所培养的学生在海外汉语教师选拔中录取比例高,得到了国家汉办和教育部的肯定。
本学科拥有陕西省普通话测试站,在马尔代夫维拉孔子学院建有海外实习基地,在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建有校内实习基地,与陕西多所中小学和多家在陕央企、国企及国内多所名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还与欧美等多所大学有着成功的合作办学经验,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实践实习、测试、升学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艺术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授权点依托长安大学艺术本科教育较为完整的门类优势和艺术美学硕士培养鲜明的学术特色,以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以及美术(书法、装饰绘画)等作为专业主干实践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技能、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够胜任相关艺术创作领域的各种表现形式,胜任广电影视领域的创作、制作、策划和运营、书法和装饰绘画的创作与教学、艺术产业的创意管理与策划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学科拥有自己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工作室、演播室和排练大厅,成套专业制作设备先进而完善。教学师资队伍中,除了有本校的知名编剧、艺术家、设计师教授团队外,还聘请了一批省内外业内专家担任校外合作导师,并与十余家媒体单位、影视制片公司、文博馆所、艺术公司、团体协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