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术活动 > 正文

“博学”学术讲座第121期 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研究探讨

审核:李艳 时间:2025-03-27 浏览量:

2025年3月25日下午,人文学院研究生“博学”学术讲座第121期在学院434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期博学论坛讲座由2022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杨濡月、薛丽、王丹主讲,主题为“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专业老师李炎炎老师及相关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杨濡月对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她基于2013-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QCA方法对影响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因素进行组态分析,以找出高水平的政府环境治理绩效路径,为水平较低的地方提供参考借鉴。她结合TOE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利用R语言实现了必要性分析、充分性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等具体分析步骤得到组态结果,对影响因素组态进行路径归纳并结合其中的典型省份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省级政府提升环境治理绩效的对策。

王丹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工具对实施效率的影响研究”为议题,围绕现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是否能够有效促进效率提升,不同维度政策工具支撑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否存在差异性等问题展开。在测算效率以及政策工具使用现状的基础上,她借助固定效应将政策工具与效率置于同一模型中展开实证分析,得到政策工具影响效率的作用效果、作用路径、作用条件、作用对象。最后,她从政策设计和政策实施两方面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薛丽分享的主题为“基于“双效”混合方法的我国科普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研究”。她以我国科普政策为例,将政策效力与政策效果评估结合起来,基于“双效”混合方法,运用2012~2022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对其效果开展实证分析,系统考察政策效力对政策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研究,她发现政策效力对政策执行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不同类型政策因作用对象的差异,效力水平及执行效果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动力型政策最优,保护型政策次之,而环境型政策最弱;在政策的四个维度中,政策措施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最大,政策反馈、政策目标次之。

最后,指导教师李炎炎对主讲人的研究主题进行了专业点评。她首先充分肯定了这些选题兼具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指出其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随后,她提出三点建设性意见:建议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深化理论层面的分析探讨;强调要加强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学术对话;提出可以结合更丰富的实证数据来拓展研究的适用范畴,从而提升学术影响力。这些建议为研究的后续深化指明了方向。

本次学术沙龙聚焦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评估两大核心议题,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讨方式,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丰富的学术启迪。活动既深入探讨了相关理论框架,又展示了扎实的实证研究成果,实现了学术思辨与实践验证的有机统一,有效拓展了参会者的研究视野。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