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术活动 > 正文

“博学”学术论坛第122期 民俗文化传播和副名结构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

审核:李艳 时间:2025-04-03 浏览量:

3月26日上午,人文学院研究生“博学”学术讲座第122期在学院434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此次博学讲座由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李启宁、柯忠艳主讲,分享的主题为“民俗文化传播和副名结构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生指导教师陈熙熙及相关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柯忠艳对陕西民俗文化的地位和传播现状做了详细介绍。随着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状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艺人面临着人衰艺绝的危险境地,二是老作坊也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三是老工艺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掺假和商业化的走向趋势。接着,她具体介绍了几所陕西高校向留学生传播传统民俗文化的事例。最后柯忠艳对以留学生为媒介传播陕西民俗文化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随后,李启宁围绕不符合语言规则却频繁出现而产生争议的语言结构“程度副词+名词”展开了阐述。她首先对近些年的研究观点进行了梳理,目前对此结构存在合理性分析的主流观点为功能游移论及词性转换论。之后她结合范畴化理论对该结构中的名词典型性属性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讲解,主要可分为专有、具体和抽象三类名词。她认为,将副名结构应用于国际中文口语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她对该结构的运用策略与建议进行了解释,以期为完善汉语口语教学与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分享结束后,在场同学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指导教师陈熙熙对两位同学的分享内容进行了细致点评,并对未来的继续发展方向做出了引导,同时也建议同学们要扩展思维,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