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人文学院召开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会议,培训会第一场由陕西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赵学勇主讲,主题为“对文科建设的一些思考”;培训会第二场由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姜全保主讲,主题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一些思考”。人文学院全体研究生导师参加培训会议,会议由院长杜智民主持。
培训会现场
赵学勇教授以详实的数据系统介绍了近十年来我国硕博研究生招生的整体情况、趋势与特点。他从社会、企业、家庭、学校及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多视角综合分析了造成文科研究生就业速度缓、就业较为困难这一现状的生成因素。赵学勇重点谈到,作为文科研究生的指导教师,要充分参与到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用心,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尊重其兴趣、爱好及职业规划,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要让学生尽早确定选题,开展大量的文献阅读,注重学术撰写规范,顺利完成学业任务。同时,赵学勇还向各位老师分享了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经验和做法。他认为项目的选题极为重要,选题要新、破题要准,应充分研究课题指南,了解相关领域发展动向;紧贴国家战略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与初步预想;做好项目成果的前期积累,需要几篇高水平论文成果的支撑;反复打磨申报书,在语言提炼上注重每一个细节,言之有理紧扣主题。
赵学勇教授主讲
姜全保教授首先分享了个人的导师经历,并介绍了近年来他所指导的硕博研究生、留学生的基本情况及重要成果。他从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三方面介绍了指导研究生的基本过程。姜全保谈到,思想道德是教育工作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应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始终,融入到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要教会学生善于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和工具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提高英语能力。另外,导师要向学生积极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参与学术型项目、政府型项目与媒体发表的相关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最后,姜全保教授重点分享了他对于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反思,通过充分了解学生自身需求,给予合理且明确的规划与任务,运用组会交流等形式进行督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等环节,确保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姜全保教授主讲
杜智民院长对两位教授莅临人文学院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两位专家内涵丰富、生动有趣的经验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研究生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负责人和重要参与者,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创新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进行提前规划并持续督促指导。
通过对研究生导师的高水平培训有利于研究生导师学习、了解其他优秀学者对于研究生培养的有效措施与经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方法,提升各位导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推动研究生导学关系和谐发展,持续提高人文学院导师队伍建设水平。
赵学勇教授简介:
赵学勇,陕西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997)。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著作主要有《沈从文与东西方文化》《新文学与乡土中国》《生命从中午消失:路遥的小说世界》《文化与人的同构:论现代中国作家的艺术精神》《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守望·追寻·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传奇不奇: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世界》《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体系重建》《延安文艺与中国新文学的历史发展》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刊多有转载。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等多项。获教育部及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多项。曾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红色中国的域外书写及传播研究(1934-1979)”等。
姜全保教授简介:
姜全保,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研究兴趣为人口分析与公共政策、老龄与健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专著《性别失衡与婚姻挤压》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24年于Routledge出版了英文版本并被遴选为open access出版。专著《中国生育水平研究》将由Springer Nature出版英文版本。
撰稿:相璐瑶 供图: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