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人文学院邀请华南理工大学李梅教授作报告

    时间:2024-11-26 浏览量:

    11月22日下午,人文学院邀请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梅教授在南校区东院伯声报告厅作了题为“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生产及认知素养”的报告,讲座由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点组长张娜副教授主持。

    张娜副教授主持

    讲座围绕新闻生产的起源、纸媒巅峰及拟态环境、新闻认知素养三个核心部分展开。李梅首先解析了新媒介环境即为互联网环境,并指出相较于过去主流媒体单一的新闻生产模式,当前新闻生产已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一变化对人们的认知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她强调,认知对个人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研究领域将观众对新闻的消极态度称为“新闻回避”。为避免陷入信息茧房,更好地认知世界并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认知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学会辨别信息可信度及其背后的实质,以新闻为窗口认知世界。

    李梅教授作报告

    讲座中,李梅详细回顾了新闻生产的起源,指出新闻是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有价值的存在,是改变世界的第四种力量。她提及了近代国人办报高潮以及新闻对社会改革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新闻从何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及新闻概念从大新闻到小新闻的转变。同时,她也强调了当前新闻生产已变为开放性智能化的特点,群众意见开始分裂极化,新闻媒体难以再控制主流社会的舆论,这导致了主流媒体传播的困境。

    在谈及纸媒巅峰时代时,她特别提到了“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的案例,赞扬了当时纸媒对社会推动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新闻生态的改变,门户网站的诞生改变了新闻生产的规则,消解了新闻的严肃性,使其娱乐化。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空间被“鲸吞”,新闻生产的过程也在不断发展演变,从PGC到UGC,再到PUGC、OGC,最终到AIGC,各种AI智能技术层出不穷,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新方式。

    此外,李梅还分析了自媒体时代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呈现出的新特点,如传播主体的扩大与分化,以及自媒体时代所建构的拟态环境越来越趋于客观环境。然而,拟态环境也加深了我们的认知困境,导致新闻生产面临严肃议题娱乐化、主流媒体公信力下降、极端对立情绪日益弥散化等困境。因此,她呼吁大家要提升新闻认知素养,学会明辨真伪,在进行新闻阅读时辨识新闻出处,辨别视频号性质,批判性思考视频内容。

    讲座结束后,师生踊跃提问,与李梅就主流媒体记者的黄金岁月是否已不在、信息如何鉴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张娜对讲座进行了总结点评,她认为尽管当前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闻的光辉从未消失。她倡导同学们要回归人文精神,提升新闻认知素养,驾驭应用技术,要把时间放在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上。

    合影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