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学2022级专业综合实习圆满结束

    供稿:新闻传播系 审核:李宏伟 时间:2025-03-10 浏览量:

    四力深耕周至 全媒记录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深化“新文科”建设与校企地协同育人机制,2月27日至28日,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2022级师生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开展以“扎根新闻现场,提升新闻四力”为主题的专业综合实习。

    上图:新闻学专业2022级新闻班赴周至县进行专业综合实习


    破壁·共生·向新:校企地深度协同育人

    本次专业综合实习旨在通过脚力丈量、眼力观察、脑力思考、笔力书写,全景式记录乡村振兴的周至样本,探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全媒体人才需求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实习依托人才联合培养基地陕西网,在周至县委组织部的支持协调下,制定了以“三镇五村、一街一巷一城”为重点的调研方案,64位师生围绕周至县农业发展、文旅融合、红色资源和生态保护等内容,深入田间地头、产业一线,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发展中的陕西。

    上图:新闻学专业2022级新闻班周至县专业综合实习路线图


    农业周至科技赋能金果裂变的创新路径

    2月27日上午9时,实习组一行在周至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人才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令彬及科室成员侯钰蓉的陪同下首先抵达周至县楼观镇。师生一行先后赴周一村、焦镇村,实地了解猕猴桃种植基地、现代化加工产业链及村集体经济、民宿经济发展现状,深入调研当地猕猴桃产业振兴模式与经验。


           在周一村,村党支部书记齐平向师生详细介绍了猕猴桃在周一村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带领师生在猕猴桃种植地认识猕猴桃的品种培育、种植流程及产业融合经验,实地观摩猕猴桃智慧农业监测系统以及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等数字化管理模式,并就国内猕猴桃产业与国际种植差异、三产融合路径及现状等回答学生们的提问。

    上图:周一村党支部书记齐平向师生介绍村猕猴桃产业情况


    随后,楼观镇党委副书记朱鹏智就猕猴桃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带动作用等接受了学生的采访。

    上图:学生采访楼观镇党委副书记朱鹏智


    接着,实习组赴焦镇村猕猴桃产业加工基地,焦镇村党支部书记屈晓民向师生介绍了猕猴桃深加工的各个环节。学生们在加工车间观察猕猴桃分拣、包装流水线,了解猕猴桃深加工技术,针对“村民参与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深加工技术研发支持”等问题采访了屈晓民书记和西安缤纷果品负责人孟景阳。

    上图:焦镇村党支部书记屈晓民向师生介绍猕猴桃深加工情况


    采访途中,适逢法国技术专家组前来维护自动化分拣设备,学生们随机采访了迈夫中国副总经理布茨和迈夫诺达烟台工厂的自动化经理塞巴斯蒂安,了解周至猕猴桃产业技术升级的具体情况。

    上图:学生采访法国专家布茨(左图)和塞巴斯蒂安(右图)


    文旅周至诗与远方双向奔赴的样本观察

    至县作为“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第二名,文旅融合实践是本次专业综合实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水街生态景区,师生深入周至水街、烟火巷子和烟火青城,在“一街一巷一城”中采访商户、游客与管理方,详细了解沙河水街“生态引流+文化增值”的运营模式。





    上图:学生采访周至烟火巷子经营者


    周至县文化资源丰富。在仙游寺博物馆,仙游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武文斌以《长恨歌》创作地为切入点,为师生介绍馆藏文物的发掘与保护,仙游寺法王塔的历史文化与文物价值,并逐一讲解了博物馆内的名家书法碑帖以及周至的文化资源。

    上图:仙游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武文斌向师生介绍馆藏文物


    在马召镇辛口村,马召镇党委副书记张莉带领实习组来到被评为“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喜鹊咖啡展开考察,张莉书记通过详实的数据与典型案例,系统介绍了辛口村通过乡村休闲旅游驱动产业振兴的创新实践。

    上图:学生采访马召镇党委副书记张莉


    红色周至从红色沃土到振兴热土的共富引擎

    28日上午,实习组赴竹峪镇五星村任家城战斗纪念馆。竹峪镇组织委员张笑向师生详细讲述了扶眉战役中任家城战斗的历史细节。

    上图:竹峪镇组织委员张笑向师生介绍竹峪镇的红色资源


    随后,师生走进周至1949红色基地,学生们通过采访周至1949红色基地主理人郑瑞,进一步了解了周至县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情况。

    在周至1949红色瞭望台,学生们围绕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主题,从资源保护、产业融合、精神传承等角度,分组采访竹峪镇组织委员张笑,了解红色基因转化为基层治理与产业动能的发展经验。


    上图:学生采访竹峪镇组织委员张笑


    上图:学生采访周至1949红色基地主理人郑瑞


    生态周至: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离开五星村,实习组前往竹峪镇张龙村。在张龙村党群服务中心,张龙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师浩铭向师生介绍了该村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的振兴路径。学生们针对生态旅游特色打造、村民环保意识提升等进行现场提问。

    上图:学生采访张龙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师浩铭


    接着,团队转赴竹海栈道进行体验式采访。竹海栈道被誉为周至的天然氧吧。竹峪镇组织委员张笑向师生详细介绍了张龙村在生态保护中的创新实践和成果,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山区垃圾处理、村民冬季取暖等问题。

    上图:师生徒步穿越竹海栈道


    以实践淬炼本领 用青春书写担当

    两天的周至专业综合实习,师生拍摄一手新闻素材9000多条、累计1058G以上。新闻学专业全体教师嵌入式教学,通过全程跟随学生采访拍摄、现场复盘采访得失、晚间分组指导会议等引导学生在新闻现场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深度采访、合理拍摄,强化从“旁观者”转变为“记录者”的新闻人角色意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能力的有机转化。2022级新闻一班的章昊源同学感慨:“整个过程让我们以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深入一线,我现在更加坚信,走到新闻现场才能在真实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本领。”

    上图:新闻学专业教师分组指导组会


    当无人机最后一次掠过周塬公路的上空,这场贯穿农业产业、文旅融合、红色资源、生态保护四大维度的新闻学专业综合实践画上句号。两天的周至之行,师生以“四力”为犁,深耕周至热土,以全媒体视角记录下农业强县的发展密码,也进一步激发了新闻学学子的专业使命和新闻信念!

    上图:新闻学专业2022级专业综合实习圆满结束第二阶段


    此次专业综合实习是长安大学新闻学专业深化“新文科”建设、推进校企地协同育人的重要实践。未来,人文学院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助力培养更多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卓越新闻人才。


    记者:石壮甜、贾明睿、吴非函、孙伟

    摄影摄像:袁丁、贾明睿、王驰竹、王梦菡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