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下午,人文学院研究生“博学”学术讲座第143期在学院434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期讲座由2023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任梦晴主讲,主题为“‘后方法’理念对国际中文教育的革新意义”,研究生指导教师陈熙熙及相关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任梦晴首先分析了传统外语教学法因“方法至上”思维导致的局限,进而引入美国学者库玛的“后方法”理念。她指出该理念主张超越单一“最佳教学法”,强调
2025年6月10日上午,人文学院研究生“博学”学术讲座第141期在学院434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次博学论坛讲座由2023级法学专业研究生赵华凯主讲,主题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研究生导师刘志教授及相关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赵华凯主要围绕着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展开分享。他首先谈及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背景,适用范围和阶段。接着他具体从“认罪”“认罚”“从宽”这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并着重比较
2025年6月19日下午,人文学院研究生“博学”学术讲座第145期在学院434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期博学论坛讲座由2023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杨崴兰主讲,主题为“国际中文教育引入科幻小说探析—以刘慈欣小说为例”,研究生导师陈熙熙副教授及相关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杨崴兰主要围绕着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和科幻小说的关系进行分享。她首先分析将国际中文教育引入科幻小说进行教学的三个优势。接着,她
2025年6月26日下午,人文学院研究生“博学”学术讲座第146期在学院434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期博学论坛讲座由2023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鲍贞汝主讲,主题为“零起点阿拉伯学生汉语复元音韵母偏误分析”,研究生导师冀芳教授及相关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鲍贞汝主要围绕零起点阿拉伯母语背景学生使用汉语复元音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享。她首先详细介绍了研究背景。接着,她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和语料剖析
2025年6月26日上午,人文学院研究生“博学”学术讲座第147期在学院434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期博学论坛讲座由2023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黄馨怡主讲,主题为“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课堂观察研究—以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为例”,研究生导师冀芳教授及相关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黄馨怡围绕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展开研究,深入探究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系统观察和数据分析,黄馨怡发现在不同的教学环节
7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入选团队名单。根据《关于开展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全国各高校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报名,共有1680所高校的8013支团队8万余名师生报名。经委托相关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组织专家审议,推荐1000支团队入选重点团队、1000支团队入选参与协同团队。长安大学
共有 1,15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16 页 当前第 116 页 |
友情链接